ibet国际集团

图片
中华人民共和国ibet国际集团主管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主办
服务热线:400-811-9908    帮助中心
首页>正文

构建“微型学习中心”开辟教与学新空间

上一学期,广大中小学教师与学生在疫情防控背景下,先后经历了线上、线下的教与学,积极探索线上以及“线上+线下”混合式教与学方式。可以说,这是一场史无前例的学校治理、教学方式与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在积极探索过程中,学校面临着一系列困境,包括:线上教学如何有效,教师教研如何实施,教师专业发展如何引领等;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如何及时切换,混合式学习方式如何有效融合,学生学习效果如何高效反馈等;家校合作怎样适切衔接,家长管理失控怎样解决,新型家庭建设怎样适应孩子居家学习等。

新学期已经开启,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学校教与学又该如何开展?围绕这一问题,北京市育英学校密云分校总结疫情期间经验,对新学期的教学与管理进行了一系列探索与设计。

一是真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教育高品质引领。疫情期间,所有学校都在积极主动地进行科学防控,涌现出了许多感人事迹,但在如何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学生的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探索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课程与活动方面多少有些薄弱。

而要真正践行这一使命与担当,重要路径之一就是有一批专家型教育者来担任引路人。在新学期第一次全体干部教师大会上,我就提出建设一支“有超越世俗的高远追求、有富有创见的教育思想、有广博学识的成长素养”的教师队伍。因为,只有具备专业素养的校长、干部和教师队伍,才能够成为敬畏生命、尊重教育规律的教育引领者,才能够赋能学生,激扬学生生命活力。而且,在面对突发挑战时,专家型教师能更好地管理和设计教育教学,探索新型教与学方式,更有助于素质教育的理念、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得到有力保障与自觉落实,学校治理现代化的远景也将会得到真正实现。

二是探索“大概念”统摄下的单元教学设计,及时适应多样教学方式。新学期开始,全国各地实行错峰开学,线下教学也可以常态开展,但这并不意味着线上教学就此退出教学常态。在与学校教师多次研讨论证后,我提出了“线下教学与线上教学要实现随机切换,探索创新线上与线下教学相互之间的融合”的教学策略,要求教师在新学期将课程教学目标、内容、任务、方式等进行高度整合,实行“大概念统摄下的单元教学设计”。

以学科大概念来统摄和组织教学内容,能更为充分地揭示知识间的纵横关系,可以从一个维度向多个维度拓展,也可以以一个维度为基点向纵深推进。围绕“大概念”开展的教学,可以使非连续单元得到一致性关注,可以实现跨学段、跨学科课程内容的联结,学生有可能通过一种能力素养的培养,获得解决课本以外的一些问题,在新的问题情境下迁移应用所学的知识。于是,如何理解学科“大概念”及其在教学中的作用,如何围绕“大概念”开展单元教学设计、课时教学设计与作业设计,便成为学校新学期的重要教研主题。

在探索过程中,学校对新学期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进行了重新设计,如为每个班级开辟劳动基地,充分嫁接学校保安、保洁、厨工、门卫等岗位,把家庭日常生活性劳动、生产性劳动、服务性劳动课程结合起来;同时,在学校其他课程中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内容,在家校社协同育人过程中以劳动课程为媒介,如此,便有助于线上线下课程的及时切换。

三是满足学生兴趣需求,营设良好学习型生活环境。疫情期间的居家学习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学生在这一过程中的自制力、自觉性决定其学习效果。因此,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并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

对此,学校在疫情期间探索构建了一种以家庭为载体、学生自主的“微型学习中心”,开设学生组织、人人为师的线上微讲座,如“育英学生大讲堂”课程等。学生运用这个中心学习自己喜欢的知识,在学习过程中表达出较大兴趣,且表现出较强积极性。而且,由于这一中心线上线下都能组织运行,较为适合成为学生常规学习方式。

此外,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与家庭环境息息相关。疫情期间的学生学习情况,暴露出家庭教育的众多窘相,如家长不懂得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不会指导孩子线上学习、不懂得如何为孩子营设一个好的学习环境等。显然,多数家庭还没有形成一个理想的学习型家庭生态。

在新学期,学校将尝试推行“全学习”型家庭建设。每一个家庭都应该具备一个适合学习的空间,如书房的角落、客厅的沙发等。学校会引领并指导学生与家长一起重新梳理家庭空间,开启新的家庭生活模式,重塑家庭组织文化,打造学习型生活环境,更好地发挥家庭这一学习空间的功能。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学生也能更好地进入学习状态,更有助于增长其自主学习的力量。

(作者系北京市育英学校密云分校校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ibet国际集团主管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主办  ibet国际集团运维  

京ICP备10030144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1502002811号

 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